潘玉凤:构建“1+3+N”协商新格局,打造基层协商民主新高地
发布日期: 2025年07月18日
来源:州政协办
浏览量:4660
“在省委政协工作会议暨贵州省政协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,徐麟书记要求‘全省各级政协组织要坚持有事多协商、遇事多协商、做事多协商,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制度机制建设,加强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协同配合,不断完善协商民主体系’。”黔东南州政协主席潘玉凤认为,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,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、独特优势。“我们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,不断拓展协商方式、打造协商品牌、提升协商质效,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。”
政协协商平台是展现中国式民主优势的重要窗口。近年来,黔东南州政协围绕国储林高质量发展、民族文化赋能旅游产业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党政关切、社会关注、群众关心的议题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议政活动,形成了一批颇具价值的协商成果。
如何让协商平台更成体系、运转更为高效?潘玉凤表示,黔东南州政协将坚持以全体会议集中协商为引领,充分发挥常委会会议重点协商和州长、法检“两长”与政协委员座谈协商三大平台作用,做实视察协商、对口协商、界别协商、提案办理协商及“院坝协商”“社区协商”“园区协商”“景区协商”等多个协商平台,逐步构建“1+3+N”协商议政格局,力争形成更多协商成果,为党政科学决策、有效施策提供参考。
提升协商效能,关键在于健全工作机制。黔东南州政协秉持“不建机构建机制”理念,制定完善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相关规定及协商工作规则、对口界别协商办法等制度,促进协商与其他履职工作深度融合。
潘玉凤重点阐释了下一步深化“三个融合”的路径:推动调研与协商融合,组织州政协委员、州政协智库专家、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开展联合调研,做到不调研不协商;推动监督与协商融合,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监督性提案作为重点提案督办,督促职能部门改进相关工作;推动凝聚共识与协商融合,组织委员开展协商议政活动,引导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,及时化解矛盾、增进团结、凝聚共识。
商以求同,协以成事。近年来,黔东南州政协在省政协指导下,全力打造“院坝协商”“社区协商”“园区协商”“景区协商”特色协商品牌矩阵,开展丰富多彩的履职为民实践,先后聚焦建设和美乡村,统筹建成“院坝协商”阵地412个,开展“院坝协商”829场次,办成民生实事508件,革除陈规陋习101项;聚焦建设和谐社区,组织委员深入16个县(市)的社区、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调研了解实情,建成“社区协商”阵地80个,开展“社区协商”102场次,解决矛盾问题76个;聚焦建设和合园区,统筹建成“园区协商”阵地28个,开展“园区协商”75场次,解决发展难题58个。
潘玉凤表示,黔东南州政协将持续团结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自觉投身凝心聚力、决策咨询、协商民主、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,让更多委员走近群众,让更多群众走进政协。
协商成果能否落地见效,是衡量协商质效的关键。黔东南州政协坚持效果导向,积极推动州委出台《政协协商成果采纳、落实和反馈办法(试行)》,通过资政建言规范化、呈报交办制度化、督查问效多元化、服务民生平台化等举措,着力畅通成果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落实徐麟书记关于‘完善协商成果采纳、落实、反馈机制’的要求,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。”潘玉凤说,黔东南州政协将加强对协商成果采纳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,建立健全从协商议题提出、活动组织、成果形成到报送、采纳、反馈、评估的完整闭环管理机制,确保每份有价值的协商建议都真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举措。